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翻譯:
三十根輻條集中在車軸穿過的圓木上,圓木有空的地方,才對車有用處(可行走)。
揉合黏土製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處(能容納)。
為房屋安窗戶,窗戶有空的地方,才對房屋有用處(取光亮)。
有形者對人們有利益,是由於無形者的功用啊。

探討莊子的思想超脫方式,有是一個開頭,而顯示出的是無的作用,以有做媒介提升,顯示出無的效用,金庸小說裡面獨孤求敗的每個階段,都是先有後捨棄,了解每個步驟的精隨,了解為什麼要有然後為什麼要捨棄,最後才能不滯於物,佛學所說的看破,沒看何來破?放下,無提起何來放下?可見雖然最後都是到無,但這過程卻是至關重要,有了這過程才能幫助生命去啟發去頓悟,直接跳至無則不知其所以然,少了根基便無法通盤掌握細微變化以及相互作用的全貌。


有人說: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借用別人撞得頭破血流的經驗作為自己的經驗。
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硬要自己撞得頭破血流的經驗才叫做經驗。
>>>
但我認為這句話不完全正確,因為失敗的背後因素太過複雜,無論是時空背景、大環境、各種因素直接或間接都會有所影響,以前不行的未必現在不行,每人條件也不同,別人失敗的經驗未必任何人都適用(微軟比蘋果早8年推出平板電腦,也比Google早5年推出智慧型手機服務,其他如電子書閱讀器、搜尋引擎、車用電腦、智慧電視、網路影片服務和社群網站,總共推出8項「重要」創新,但最後都沒收成。微軟失敗的,別人卻因此成功,如果別人因為微軟的失敗而不跟進情況又會是如何?),同樣的,成功經驗也不是說複製就能完全被複製,需仰賴一定的背後基礎。


某人在打遊戲機,他的朋友早玩過那款遊戲了,於是在他玩遊戲的過程中,不停地和他說應該應該怎麼打,那裡那裡有陷阱,大家試想結果會如何?我可以打包票說,那人百分之百會向朋友說:「我不玩了,你玩好了」沒有人有權力阻止他人享受過程的參與,即使那過程並不美好,但也不能剝奪,即便這是一條失敗的經驗,但那也是學習,任何階段學習的經驗,總會對人生直接或間接的有所助益。西方的冶金術跟東方的煉丹術,或許在冶金和煉丹上失敗了,但卻推動了化學跟醫學的發展,表面的失敗實為另一方面的成功。愛迪生發明電燈前,失敗了六千多次,有人問他:『你已經失敗了那麼多次爲什麼不放棄呢?』愛迪生回答:『雖然我失敗了六千多次,但是至少我知道有六千多種東西都不適合當燈絲啊!』別人眼中的不可能的任務,沒有任何希望的做法,但就在堅持下有了歷史性的發明,失敗也可以變成功,不去嘗試則永遠沒機會「在孩子做錯事前,父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如何避免傷口擴大」,故重點不在失敗與否,而在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失敗,失敗的過程其實是一段很好的學習,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每一段經歷的累積,都是往後人生之路的可用資源。


故適當的笨一點,去繞一繞闖一闖,盡管結果可能是失敗,也會獲得很多。

2012‧8‧7 浪,昨飛 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浪,昨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