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20這是日月潭泳渡的日子
從朝霧碼頭到伊達卲3300公尺我從九點半游到12點半,整整游了三個小時,這是我有生以來游最遠的一次,也是最累的一次。
「我不知道盡頭在哪,我看不到岸,游的如此緩慢,我拼命想快卻只是把自己弄得更累,人生之路前途可能未必明朗,再怎麼努力可能未必立刻看到成果,但你終究可以到達對岸,不管你是憑泳技游過去,或者靠踢水漂過去,你可以團隊合作,一起將漁雷浮標串聯團隊互助合作過去,又或者一個人獨自一人,更有甚者體力不支就搭船過去,人生有很多途徑,不同的能力、特質與目標便決定了不同的人生,但大家終點始終相同,偶爾出現的波濤浪潮是生命中的意外,因此讓人生更具挑戰!」
不得不說魚雷浮標真的很重要,再加上每幾公尺就設有休息站提供水和讓人臨時休息,並用無線電聯會,又有快艇和船支巡曳,隨時運送體力不支的泳客,並以哨音導引,隨時注意泳客的泳帽與浮標,在安全規劃上做的可圈可點。
但動線規劃就爛到爆,沒有詳細行前活動說明,現場又沒明確指標,發的地圖看不懂,廣播聲音不清楚,領隊又要在廣播聲音中用人聲講事情更是讓人聽的吃力,帶隊碰上人多及人擠人,拍個照就找不到自己人在哪了,更何況全車的人來自四面八方,看到同車的也未必認的出來‧‧‧還好我幾次走散就是剛好認出同車正咩,才找到我們的人在哪‧‧‧
如果我來規劃
我會現場設明確標示及代號,並附小地圖告知目前位置,出發前先每個人發該車專屬識別的帽子,行前在遊覽車上用實地照片來說明,並先告知動線的代號與需要移動到什麼位置,地圖上簡述從什麼代號到什麼代號,這樣也能方便問路。
2015‧12‧24 浪,昨飛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