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喜愛偽善的美好,諱避赤裸醜陋的真實,苦奈人心本就並非純善,人常有欲念常有妄想,於是社會秩序存在著一套只能做不能說的潛規則,真偽之間的差別在於是否攤在陽光下?只能說偽者只是因為隱藏的不夠好。
人的本性往往帶有醜陋色彩,人的理想期許卻常是夢幻美好,兩者間經常是相互矛盾,於是我們喜歡容忍自己的罪惡而苛求別人成為聖人,例如:我渴望殺掉我仇恨之人,但我卻不希望社會成為殺戮的世界,更不希望哪天自己成為被殺的那個,於是人們制定了法律與道德,我們會站在正義立場苛責那些因為殺人而被判處死刑的囚犯,卻從不檢討自己曾幾何時也有過同樣的想法,其實這背後的醜陋都是相等的,只是是否透過行動被顯現。
按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看,生存是最底層最基本的需求,唯有獲得滿足才有可能往上發展自我實現的部分,故美好理想無法單獨存在,只談美好理想不談本性生存需求就容易成為空談註定要失敗,生命的意義,在於生存以及延續,因為唯有活著,談其他一切才顯得有意義!故現今最貼合人性生存的現實主義大行其道,標榜現實的殘酷以及競爭成為了生存的代名詞,這背後反映著,儘管現實未必使人喜歡,卻也只能接受!
另一方面,知心朋友之所以難找,不是因為沒人懂,而是難在真實的醜陋無法輕易述說,這個社會是虛偽編織的表面,太多險惡的危機四伏,當人們習慣隱藏了真實的自己,漸漸的,有人忘記了真實,流於表面,看似行雲流水無往不利的人們,內心往往是孤獨的,而所謂真實的人,常要面對外界的許多議論,真實成了權力鬥爭下犧牲的死穴,終又要被淘汰。
我們既要依循真實的本性來生存,卻又渴望創造虛妄的美好社會,潛藏在內心深處的矛盾成為建立社會秩序的標準,這樣的社會產物"人類"如何能夠不矛盾?個人認為理想應建立在本能需求被適度滿足的狀態下來談,如要談本能便不能只談美好而不談醜陋,這樣才是真實,而真與偽之間成為一套動態平衡的潛規則。
2011‧12‧17 浪,昨飛 筆
- Dec 18 Sun 2011 00:39
真與偽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