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有個特別的經歷,阿G不知懷抱著什麼理想與我跟蜻蜓定了個契約,契約內容是他每個禮拜都會準備教材,而我們必須至少抽出一天來上他的課,並且要按時的做他每次出的回家作業,算是一種對他的回饋,坦白說一開始我是提不太起勁,因為上課的內容不是興趣,而且哲學這種東西不是我的本行,在阿G面前簡直是以卵擊石,不過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討論與教學模式的修正,讓我有了些許的轉變,雖然對哲學一樣是沒興趣,不過卻喜歡朋友相聚的感覺,至於對回家作業的態度,我確實覺得麻煩不過更不想枉費阿G為我們的努力與一片苦心,所以不管多忙也都會抽出時間來將作業盡量完整呈現。
就這樣,我在雖然沒興趣卻也不排斥的心態下持續著每個禮拜一次的討論,直到有次˙˙˙在康德的辯論議題上我僥倖連勝了蜻蜓兩場,當下突然讓我精神為之一振,是種爽爽的感覺,哈~從那之後我就開始更認真的看待每次的討論和辯論,事先會稍微看一下預習的資料,然後自己先思考理解一下內容與意涵,等到當天感覺果然就不同,加上事後的作業收穫也就提昇了不少,可以明顯感覺出自己想法的轉變。
另一方面,自己最感興趣的其實是邏輯學這套工具,因為這套工具不僅能幫助我們哲學思考,在語言及溝通表達上也可以非常有效,而這才是我的真正大本行!所以我就特別針對邏輯學向阿G討教,從邏輯符號、真值表、18法則再到18法則的運用與進階的借貸技巧,每項我都特別用心的學習,回家勤做練習與思考,然後碰到問題就詢問,如今看來自己在邏輯學上已略有基礎,得感謝阿G的用心指導。
今天看了笛卡兒-我思故我在的推論文章,因為是透過翻譯再翻譯的文章,所以意思上難免有所偏頗,故在閱讀上遇到艱深難懂的用詞我就沒特別執著,我用很不求甚解的方式來揣摩大方向意涵,它的內容大意以下是我的理解:
將所有一切一切當作不必然為真,可能只是表象、可能只是延伸、可能只是一種變化、可能只是想像˙˙˙然而我不知道的我無法討論,所以我只討論我知道的,但我的知識又不可依賴,不可依賴所有我虛構的事,一切一切在心靈上的感知都只是「似乎」,呈現的都是模糊不清的,永遠有遠比想像多的變化我們無法想像,無論一切如何模糊,思考卻是最實際的運作,它使一切被確信被創造,也使一切被懷疑被猶豫,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感知思考,故它是根本的存在。
因此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是確信的,但存在有多久呢?或許長到只要我想起它就會有,但也可能沒這麼長,可能我停止想它,我就停止存在了!」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閉上眼睛睡覺,當我們再度醒來在沒有做夢的情況下,睡著那段過程與外界間就像是空白,我不思考時就如睡著一般一切成為虛無,我不思則我不存在。
笛卡兒之所以不是說:「我不思故我不在」
表面上跟我思故我在相同,但我想或許是因為這句話只能表達語言卻無法表達意涵吧,因為當在說這句話時其實是經過思考的,所以本質上是存在的,而不存在是概念上的不存在無法用言語表達。
最後~
我之所以對哲學沒興趣,不是因為我不喜歡思考,其實我是可以理性的檢討自己的,只是我覺得有些情緒感覺是需要自己親自去體驗去感同身受的,這不是用思考的就能想出來,更不是讀遍古往今來的書籍就能領略的,有句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文字只是一種紀錄符號,人無法透過符號去體驗當下那種情緒,就像"快樂"二字,單是字面上根本無法想像快樂是什麼,無法體會快樂的程度與強烈,有些感覺可能更為複雜,複雜到不足以言喻,超脫文辭的表達範圍,這個時候其實直接體驗會更有說服力,快樂是什麼?直接給你一百萬就可以知道。
我覺得讀懂文字即便已經讀懂了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涵,那也只是像讀懂地圖一樣,我知道地圖上某地名稱、我知道某地距自己位置有多少公里、我知道當地的各種風土人情˙˙˙那又如何?你對當地有認同感嗎?你對當地有深刻的情誼嗎?你能體會當地帶給你的東西嗎?或許有些人鑽研學問、鑽研哲學道理了幾十年,琢磨盡古人書中所撰寫的每一句話,依然大惑不解難有體會更遑論付諸實踐,或許他需要的不是一副絕頂的智慧,而是他完全用錯了方法,他需要的可能只是仰頭望著天空體會自然的奧妙,否則古人又聰明了多少?古人看了前人的書沒有?所謂的道理或許只是他體會自然奧秘的心得紀錄,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從他的紀錄走他的路線,來揣摩所謂的道理,而是用自己方法體會自己內心的道理,別人的東西應該是拿來參考,思考自己的不足或印證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太過專研一門學問也未必是好事,就像習武的人太過鑽研練到後來會碰到武障,從此武功就再難精進,頂多只能將既有的技巧越練越精熟,如同金庸小說當中的老頑童一樣,他練的是道家武術,卻少了救人濟世的胸懷而整日埋首武學,晚年他才隱約領悟他師兄王重陽所說的話:「一來過于著迷,二來少了一副救世濟人的胸懷,就算畢生勤修苦練,終究達不到絕頂之境。」我想知識學問也是如此,如果過於著迷的鑽研,就會讓我們眼光越來越狹隘,狹隘到只注重在一個點而缺乏全面的思考,因此落入"智障"當中難以突破,好像山峰之所以可以成其高大莊盛,靠的是廣博而深厚的基底累積,又譬如鑿壁,當我們鑿到堅實之處時靠的不是集中力道的突破,而是該繞道而行,萬法相通,各種學問到最高深處時往往殊途同歸,唯有均衡的發展讓實力自然累積,越是不過於執著越是胸懷開闊才越能包容一切,「緊握雙手,一無所有,放開雙手,才能擁有世界。」
我愛思考,但我更愛認真快樂過生活。︿︿
2010˙8˙11 浪,昨飛 筆
- Aug 11 Wed 2010 00:09
想法的提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