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看完當年去法鼓山參加營隊所獲得聖嚴法師所著的「108自在語」,從中獲得許多啟發,其實我不信奉宗教或神鬼之說,而是把宗教當中好的觀念學來做為成就自我人格的工具,主角是自己而非宗教,讓我從中累積正面能量,而且我願意去做志工服務,幫助人並不是為了宗教上所謂的趨吉避凶或種善因得善果或想上天堂,對我而言那只是欺騙世俗之人行善的手段,只有弱者才會要求付出要有回饋,強者會靠自己創造優勢,我幫助人純粹只是因為"有些人確實需要被幫助"。


對我而言,學其哲理用於人生,任何宗教或派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能帶給我什麼?我擅於思考,所以自己就能憑藉天生的悟性在日常生活的變化中領悟許多哲理,不過從宗教中學總是比較快,我不用自己慢慢領悟,況且人家都幫我整理好了,只需稍加轉化宗教用語,要借用其說法來說明道理是很方便的!


人為什麼需要"修行"?修行就是為了修正心性,這絕對是違反人心且不易的,但那是因為體認"人性的不足",於是各家宗教有其主張的修行方式與修行目標,在此並不做詳述,事實上人性存有一定的規律和公式是鮮少人能夠逃脫的,就好像當人與人之間牽扯到"利益"而影響切身關係時,會變得多疑與猜忌(這點我真的相當有感觸,因為即便我懂這道理,當我自己親自面臨財產分配時,也會變得不顧多年的親情,甚至不顧多年對親人個性的了解,不管再怎麼理性判斷對方不會有所私心,總還是會擔心,畢竟事關重大,我會開始只認為凡事就是口說無憑,非要有個清楚的法律明文依據才能安心,同時對方也是這樣擔心我,但其實我清楚自己的為人不會做出私心的事情,只是不管怎麼解釋都沒用,因為這就是"人性"!!!)但我們會發現完全順著心性自然發展會面臨許多問題,例如人寂寞時本能會需要人陪,可是有些人在你寂寞時蓄意接近是別有居心,你若不能多想一層就不會發現對方的企圖;重複的行為反覆的做會成為習慣,不管這個行為本身有多無意義也是一樣,然而習慣讓我們產生盲點,反而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這也是要靠我們後天發掘問題後刻意去"違反習慣"來突破,可見完全順應心性其實背後就潛藏著危機。


於是我們明白,我們並不能"完全依賴人性",這樣絕對會出問題!若不想輕易掉入人性陷阱,自然就得違反本性透過"修行",重新建立新的思維系統,這過程必然是緩慢艱難且漸進的,為什麼有些人對死亡可以淡然視之?那就是因為他平時已經對死亡有足夠的了解,他在"觀念上"就不認為死亡是件可怕的事,於是觀念讓他免於恐懼,而我們要行的重點便在於對許多事物的"想法觀念",讓我們重新建立新的更好的模式!這樣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就能直覺用比較好的方式自然應對。


當然,修行只是選擇用一個更好的方式來處理我們可能面對的問題,可是順著人性做真實的自己我們也不能說他是錯的,我只能說每種選擇都有其必然要面對的問題,人生就是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後面對自己的選擇,重點是不要後悔,不管怎樣,人生都會有出路,如此而已。




以下經典佳句雖然出自於佛家的觀念,不過經過我的篩選,太過佛學的東西我就沒分享了,剩下的這些可以當作是一般哲學觀念來將之學以致用,可以讓我們透過修行的方式重新建立"新的思維",以此來累積正面能量、健全人格並改善人生方向,所以不必因為是"佛教"的東西就將之拒絕於門外,把胸襟擴大,先不存有宗教定見,就能像我一樣,不管是任何宗教的東西,都能學其觀念用於自身,讓自己成為強者為自我創造優勢。


分享「108自在語」的經典佳句:
1、因為體驗了艱苦的境遇,才會有精進奮發的心。

2、見有機緣宜把握,沒有機緣要營造,機緣未熟不強求。

3、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長的經驗。

4、大鴨游出大路,小鴨游出小路,不游就沒有路。

5、壓力通常來自於對身外事物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

6、對青少年要關心不要擔心,要誘導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權威。

7、喜愛的就想佔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8、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於是窮人。

9、急需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10、現在所得的,是過去所造的,未來所得的,是現在所做的。

11、不要拿自己的鞋子叫人穿,也不要把別人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問題。

12、失敗了再努力,成功了更努力,便是安業樂業的準則。

13、成熟的人不在乎過去,聰明的人不懷疑現在,豁達的人不擔心未來。

14、凡事先不要著急,找對人,用對方法,在適當的時機,即可安然過關。

15、處理私人的事可以用情,處理公共事務就需用理。

16、提得起是方法,是著力的開始,放得下是為了再提起,進步便在提起與放下之間,級級上升。

17、放下不等於放棄,是為脫困,是為提起,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18、放下不等於放棄,放下是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心不執著,放棄是什麼都不相信,完全失去信心和勇氣。

19、忙時不要覺得無奈,閒時不要覺得無聊,才不致隨波逐流,茫茫然不知所以。

20、心裡如果「打結」了,最好能向內觀看自己的起心動念處。

21、當你體認到自己的智慧不足時,智慧已經在無形中增長了。

22、當大家都在盲目爭奪時,你最好選擇另一條路走。

23、遇事正面解讀逆向思考,成事確立方向鍥而不捨。

24、世間本無垢與淨,只緣自起分別心。

25、夕陽西下明天見,旭日東昇近黃昏。

26、驚覺執迷已近悟,知迷不悟錯中錯。

27、人生若夢誰都會說,終生作夢怎麼不醒?

28、人生所求四大美事為:求福當先種福、培福、惜福;求祿當先廣結善緣;求壽當常保健;求喜先應笑面迎人。

29、得理讓三分,理直氣要柔。

30、環境是我們的鏡子,發現自己的言行舉止讓他人不舒服、驚訝或者不以為然,要馬上反省、懺悔與改進。

31、溫柔,是以柔和的心,柔順的態度來對待人,處理事,但並不等於柔弱。

32、自在的人生並不是沒有挫折,而是在有挫折的狀況,仍能保持身心平穩,從容以對。

33、不論外在環境如何改變,只要內心安穩,冷靜面對,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4、反對、阻撓的聲音並不可怕,能夠面對、包容,反而是幫助自己成長的一種助力。

35、不跟自己比,不跟他人比,只知努力於現在,隨時準備著未來。

36、通常人都喜歡彰顯自己的優點,優點要發揮,要成長,不必誇張。

37、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大願意去面對或承認,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缺點就會越來越少,問題也會越來越小。

38、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智慧不同,環境不同,體能不同,背景也不同,不能相提並論,只要腳踏實地,步步穩健,就能走出一條路來。

39、人之所以自私自利貪得無厭,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40、衝突的產生,往往是過度強調自我中心。

41、慈悲待人,是幫助他,寬恕他,包容他,感動他;智慧對事,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42、慈悲要有智慧同行,缺少智慧的慈悲,很可能自害害人,雖然存好心,卻做了錯事,害了人。

43、人生如果只追求快樂,而不願意負責任,這種快樂並不持久,而往往成為心理上的負擔。

44、超越死亡三大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45、擔心是多餘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動力。

46、要有當別人墊腳石的心量,要有成就他人的胸襟。

47、戒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布施,多奉獻,多與人分享。

48、聰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愚魯的人不一定沒智慧,智慧不等於知識,而是對人處事的態度。

49、聽到流言,先要靜下心來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勉之,如果心浮氣躁,流言的傷害力會更大。

50、只要無所貪求,無所執著,即能保有尊嚴,他人是奈何不了的。

51、感恩是終生受用的福報,懷恨乃永世糾纏的魔障。

2013‧2‧16 浪,昨飛 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浪,昨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