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個人的品味】

◎劉焜輝

這個時代有許多特徵,
這些特徵從某個角度看或許是一個負向危機,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則可能是轉機;
是危機或轉機,完全看我們如何利用,
這是活在現代的重要課題



今天這個題目,我非常欣賞。從丹麥回來,我就一直耿耿於懷:比起歐洲
,我們台灣並不是沒有錢,但為什麼生活會沒有品味呢?世間沒有兩個人
是相同的,這說明了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有幾個人能夠活出自己
獨特的品味與風格呢?很少。所以我想,此時此地講這個題目是適當的。

追求幸福,活出品味

有一位國外的精神醫學家法蘭克(V.  Frankl)寫了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
義》。當時,他被抓到納粹集中營,非常痛苦。所有進到集中營的人,都
越來越沮喪,紛紛死去。因為他是一位醫師,他就觀察哪些人可以活得好
好的?他的結論是:始終相信有一天可以從這扇門走出去的人,可以活得
很好;也就是對自己前途、人生沒有失望的人,可以活得下去。在集中營
裏有這種念頭的人非常難。有些在監獄的人,隔幾年見到他,整個人都變
了;因為監獄中失去自由的生活,心理上的痛苦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是屬於「意義治療」(Logotherapy)學派,主
張人生傾向追求意義。心理學上有許多不同的學派,比如精神分析學家佛
洛伊德(S.  Freud)特別強調快樂的追求;阿德勒(A. Adler)的「個人心
理學」則主張人追求權力;「行為主義」強調個人受環境的影響;法蘭克
則從人性的角度、從意志追求生活意義的角度來看人生問題。但我覺得現
在不能只停留在追求生活的意義上,應當更進一步活出生命的意義,活出
個人的品味。我希望能夠接續法蘭克的理論,提出更深刻的部分。

國內有那麼多人,但仔細看來各有不同。我們談今天這個問題,可由三個
角度來考量:第一,為何要有自己的生活品味?自己生活的品味為何重要
?我們可以從現代有何特徵,及現代人生活在怎樣的時空下談起。第二,
哪些因素阻礙個人的生活品味?第三,如何活出自己的生活品味?

二十一世紀的十項特徵

從這三個角度來看,現在跟三年之後的二十一世紀到底有什麼不同?顯然
大家都當作邁入新時代的開始。二十世紀初,有一本書出版,出版日期是
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書名叫作《兒童世紀》。書裏說,二十世紀
是兒童的世紀。到現在二十世紀末,我們的兒童常被關心的是:是否被虐
待?跟外國兒童比起來是否幸福?當我們見到電視上播出那些落後國家皮
包骨的兒童時,會感到不幸兒童實在非常多。如果說二十世紀是兒童的世
紀,那麼二十一世紀應該是怎樣的世紀呢?應該是每一個人都幸福的世紀


二十一世紀有幾個特徵:第一,社會變遷非常快。變遷速度之快,就好像
是滑雪的人,身體必須保持前傾,如果身體太直就會往後倒;現在就是如
此,趕不上的人就會落伍。以前三十年為一週期,現在是每年每年地循環
,甚至一年之中就有好幾個轉變。所以,社會變遷的迅速,使每個人生活
在匆匆忙忙的狀況,忽略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品味。

第二,科技發達一日千里。我們的周圍幾乎脫離不了科技,最明顯的,以
前我們以為嫦娥在月亮上,現在沒有人妄想月亮上有嫦娥。最近,又繼續
在探索其他星球。所以說,科技的發達與我們的生活直接有關係。台灣的
科技發達,我們已經享受到好處,卻也體會到了威脅。

第三,資訊社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比如說,以前出國打國際電話要找硬
幣很麻煩,在旅館打電話又收費較貴;現在自己便可以用大哥大直接通話
,非常方便。資訊時代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世界任何角落發生問題
我們馬上知道。飛機在馬祖、關島、名古屋出事,我們這裏馬上就會知道
。所以資訊發達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第四,都市人口持續增加。有人預料,二十一世紀都市人口會稍微緩和,
但世界各大都市具有非常大的誘惑力,讓人們集中在都市。尤其台北市跟
外國不同,外國辦公的地方晚上人很少,人們大都住在郊外;但因為交通
的問題,我們的郊外很少人住。我一直期待將來捷運發達之後,台北市區
的人可以搬到郊外,那我們留在台北市就非常舒服了。

第五,今後多元的社會要求彈性,最明顯的是價值觀。以前爸爸做什麼工
作,小孩要繼承同樣的工作;現在則否,可以選擇的工作五花八門,什麼
都有。哪一種最有價值?沒有人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因為價值多元化,沒
有絕對的。所以,一個人的生涯要往哪個方向,就算你是走在前面,都無
法告訴別人該走哪一條路;只能幫助他瞭解自己,判斷出一個大致的方向
。價值觀的問題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尤其我們說,現在的新新人類太現實
、過於追求金錢,以前的人則不會等等,這些都是價值觀的問題。

第六、社會形態、家庭形態的改變。我到丹麥、冰島等這些世界上有名的
福利國家,深深感到老人受尊重;上車不用買票,仍受到司機的尊重。台
灣的司機便不是這樣,這是尊重人權與否的觀念問題。高齡社會改變整個
社會形態,因為他們不能生產,因而改變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子女對待
父母的方式也有所改變。

第七,教育改革。以前要進大學難如登天,現在百分之六十都進得去。求
知可以在白天、晚上、甚至空中,只要你有求知的動機就可以進大學。就
業則是能力問題。不要太強調文憑主義,所以前教育部長吳京說:大家都
有文憑,文憑就不值錢了。以前進大學很難,目前教育改革持續進行,方
向是否正確是另一回事,至少非改不可。

第八、家庭結構改變。現在很多年輕夫妻共組一個兩人的小家庭,十分自
在快樂;生了孩子就想到把小孩給媽媽帶。上次我去新加坡時,朋友告訴
我他們的爸爸媽媽就住在同一幢大樓附近,上班時小孩就送過去。他們同
時考慮到:婆媳不住在一起,但住在附近;不但托兒的問題可以解決,也
不會有婆媳不合的情況。所以家庭結構的轉變,影響非常之大,尤其現在
夫妻都要工作,小孩如何撫養變成很大的問題。

有一位羅馬時代的皇帝,曾心血來潮地將小孩給兩個集團的人帶:一群是
給懂護理的婦女帶,但不能抱,;另一群給監獄中的女囚犯帶,未作任何
禁止。結果他們發現:前者帶的小孩成長很慢;後者則因為天天又抱又親
,小孩很活潑。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的小孩照顧正面臨危機:因為夫妻
都有工作,小孩便交給保母帶,保母的品質參差不齊,結果是小孩遭殃。
這些潛在的育兒問題如何解決呢?我一向主張在機構中應該有托兒的設備
,並請最好的人來照管,政府應該把錢花在這裏,因為小孩是我們的未來


第九是人性尊嚴問題。在科技時代、機械化時代,人反而變成附庸,人性
尊嚴受到損傷,如何重建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第十是休閒時間增加。隨著愈來愈多國家實施週休二日,休閒問題倍受重
視。當初日本開始週休二日的時候,女性都贊成,男性都反對;因為丈夫
不再有藉口不帶太太、家人出去玩。有人預言世界將有三大危機:第一是
原子彈毀滅人類的危機,第二是人口增加的危機,第三便是休閒時間增加
的危機。如何打發休閒時間呢?這是每一個人或家庭必須直接面對的問題
。根據我們調查的結果,國人最常作的休閒是:看電視。這是很有問題的
,因為國內的電視節目品質參差不齊,往往令人覺得不看也罷。

現代生活的危機

如果說,我們現在是生活在危機裏面,這亦非危言聳聽。有下面幾點理由
:第一:知識爆炸。以前的學生只要念一些書即可,現在則是念不完,書
太多了,只好用微縮片來存放。所以說,在科技發達、知識充斥的情況下
,如何選擇書來看?很多人就乾脆不看。所以,現在讀書的風氣不盛,大
家喪失了追求知識的動機。

第二,因為大家喜歡看電視、電影,所以失去了獨立判斷的能力。一位英
國經濟學家曾經說,他看書看了三十分鐘,一定會閉起眼睛思考三十分鐘
,因為念了書之後沒有加以思考則沒有用。今天的人大概很少思考的機會
,所以沒有獨立判斷的能力,如此則會變成他人導向,被人牽著鼻子走。
這樣的人最沒有個人品味。

第三,一味追求時髦。你可以到忠孝東路去看,現在的年輕人觀念已經不
同了;以前都是穿戴整齊,現在是邋裏邋遢。只知道追求時髦流行,而失
去個人獨特的品味。我記得有一次在日本的電車上看到一位小姐戴著正流
行的大眼鏡;那位小姐的臉很小,還戴了一副大眼鏡,戴起來像大蜻蜓。
這就是追求時髦的盲點,即使不適合卻仍跟著流行走。

第四是工作。台灣不是找不到工作,是找不到「輕鬆的」工作。年輕人希
望一步登天,又要輕鬆、又要錢多,不能腳踏實地。我到丹麥,看到他們
十七歲以後就不靠家人,雖然家庭經濟不錯,但年輕人都是靠自己打工維
持自己的生活;父母也認為小孩成長的過程當中,要有獨立謀生的機會。
我們這裏就算一個人到國外念大學,也都是靠父母撫養。

第五,現在的人充滿自我中心,幾乎想到的都是自己,很少設身處地去想
別人的問題。現代人缺乏人與人相處的境況,人口雖然增加,但是彼此間
的疏離感也增加,就算住在同一幢房子,也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誰。

有一次我到一所國中去,強烈地意識到自己像個「動物」;因為我跟校長
兩人走路,所有學生都一言不發地看著我們,我們好像是供人參觀的動物
。我想起兩個禮拜前到金門去,金門學生很有禮貌,「校長好」、「客人
好」地打招呼,感覺差別很大。我心裏很納悶,就將這感覺告訴校長,那
位校長說:「這裏是商業區,學生禮貌比較差。」是這樣嗎?我覺得並非
如此,應該是因為學校沒有盡責。如果學生沒有先問好,大可先讓教師主
動向學生打招呼,以形成風氣。但老師們也不願主動示範,那就沒辦法了


是「危機」也是「轉機」

這些是危機,也可以是契機、轉機,都在我們一念之間。思考這些問題不
一定要從不好的方面看,從好的方面看,便可以成為轉機。比如說,資訊
發達可以刺激學生求知意願。今天很多學生投入電腦的研究,使得資訊反
而容易取得,不像從前老師是唯一提供知識的來源。現在,在生活周邊就
可以得到訊息,這便可以刺激學生的求知意願。

尤其,現代人喜歡求新求變,如果往好的方向發展,便可以有創造的空間
,因為以前非常呆板。許多年輕人開發新的企業,創造追求財富的空間。
「追求財富」並沒有罪,只要動腦筋賺錢之後能回饋社會,這不是很好嗎
?所以,我並不反對追求財富,只要取之有道。

我想起一個韓國人的故事。他原本在日本求學,後來到美國去旅遊,他喜
歡美國的自由,在他父親的安排下,便到美國就讀高一。但高一的課程對
他而言實在太淺了,於是他找校長商量。經過學校評量之後,讓他直升高
三,他因此有機會先修大學課程。這個資優生的聲名大噪,當時便有很多
大學來挖角,後來他選擇耶魯大學經濟系。就學期間,他發明了一套語言
翻譯機,賣給聲寶公司,收入以億做單位。他便在美國成立公司,聘請美
國人當經理,賺了很多錢。

念完書以後回到日本,他以半年的時間思考要從事什麼工作。他挑了四十
幾種工作,最後決定作「軟體銀行」,作廠商與零售商之間的仲介公司,
廉價又快速。他創辦公司時只有三個員工,一年後便在銀座買了一幢大廈
,擁有幾百名員工。他的這番成就,在日本成為傳奇。

當我看到這個故事時,發覺這個人的潛能都沒有浪費,而且完全運用了他
的創造性觀念。在台灣,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一定要進明星中學,選擇醫
學院、醫學系;若是不能如願還要自殺。幾年前,就曾有一位某大學動物
系的學生自殺。他從小成績非常好,可是他考運不好,沒有考取醫學系,
但比他不如的同班同學卻考上了。所以他進動物系之後,非常認真念書,
想申請轉系。結果因為沒有缺而轉不成,他就自殺了。可見其思想、觀念
之窄。問題便在於,今天的學生沒有辦法把生活的價值找出來。

當醫師固然不錯,但「行行出狀元」,為什麼不想當個建築師、藝術家、
或文學家呢?有一次我到某知名中學去演講,對家長們說:各位的小孩非
常優秀,應該感到高興;但希望各位不一定要你們的小孩當醫師,正所謂
「行行出狀元」,只要努力,都可以有所成就。講完之後,一位家長來找
我,很有感觸地說:他的小孩在學校的成績非常好,可以進醫學系沒有問
題,但是他文學素養也非常好,他不希望隨波逐流去念醫科,而希望念文
學;結果反對的聲音來自於老師。所以,今天明星學校都在「數人頭」,
看今年考上台大的有幾個,如此而已。他們沒有想到這些學生中,如果產
生一個文學家、藝術家,不僅可以造福台灣,還能造福全人類啊!

此外,今天的人強調自我中心,或許反而有助於個人的獨特魅力。我所要
強調的是,這個時代的確有許多特徵,這些特徵從某個角度看或許是一個
負向危機,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則可能是轉機,所以我們不必太著急。每一
個時代都有它的時空條件,我們必須善加利用。是危機或轉機,完全看我
們如何利用,這是活在現代的重要課題。如果我們一直否定現在,還會有
希望嗎?活在現在,就必須肯定現在,從現有條件活出一條路來。

活出品味STEP1:要愛自己

今天,如果我們覺得還沒有活出自己獨特的品味,那麼有幾個方向是大家
可以加以注意的:

第一,要愛自己。或許你會覺得奇怪:有哪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其實今天
的社會中,討厭自己、不愛自己的人很多;也就是說,自卑的人很多,幾
乎十之八、九的人都有這種狀況。所以,如何放棄自卑是活出自己最重要
的事。

有一位心理學家提到:「I'm OK, you're OK.」 的人最幸福。哪些人是這樣
的呢?就是那些充分得到母愛的人。母愛真是無以言喻的。我有一次搭火
車從台北到台中,看到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可愛的小孩,或許是第一胎吧,
不一會兒就親一下;從台北到台中,不多不少,總共親了八十六次。那是
一次非常美的情境,令我終生難忘。

照理說,每一個人都應該是 「I'm OK, you're OK.」,但事實上似乎並非如
此。這是因為「後繼無力」。進了小學以後,父母對小孩只有一句話:「
功課寫完了沒?」寫完了還要再寫。就有一位國中生問我:「我很懷疑是
不是媽媽生的?媽媽為何要求我那麼多,對弟弟卻不要求呢?」——他弟
弟還小,還沒念小學。所以,在台灣還沒進學校的小孩非常幸福,但是進
了小學之後就很痛苦,經常挨罵,因此就變成第二個類型:「 I'm not OK,
you're  OK. 」,肯定別人,否定自己。這個類型的人相當多,犯罪青少年
往往就是這個類型。

有些媽媽經常動不動就罵小孩傻瓜,久而久之他就變成真的傻瓜;因為他
常常否定自己說「我不行」,又常被說「你不行」。所以,每次聽到媽媽
在罵小孩時,我便在想:她或許不曉得,自己正在制約她的小孩形成將來
人格上的缺陷。

有一本書叫《自我否定中毒症》,裏面提到幾點症狀:

一、早上賴床。如果有朝氣,早上就不會起不來。
二、常想自己做錯的事或做不好的事。錯了就錯了,只要記取教訓就好,
  但有些人卻還經常掛念著。
三、遇到事情,總是預想最壞的狀況,從不往好處想
四、聽到好消息時,就會想到接下來會有不好的事發生。
五、被徵詢意見時常回答不知道,沒有主見的人。
六、自己的意願不明確,只能附和眾人。
七、對自己所列出的目標,覺得不可能實現。
八、無法投入自己該做的事,花了很多時間卻徒勞無功。
九、事情做完,還一直掛念著有沒有失敗。

你若是有以上這些「病徵」,那你就是得了「自我否定中毒症」。如果你
要活出自己的品味,第一步便是要「愛自己」,那就得趕緊放棄這些「中
毒」的病徵。

自卑心理的產生

再談到自卑心理的產生,一是因為不能接納真實的自己。所謂的「自己」
有兩面:一面是真實的自己,另一面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在成長過程中,
我們常常會把別人眼中的自己當成真實的自己。如果周圍的人常說你數學
很差,當你數學考得好的時候,便會覺得是僥倖,其實那是你自己的努力
。所以,諮商的方式便是把這兩種自己的距離拉近,讓一個人能瞭解真實
的自己。

不能接納真實自己的人,常會感到自卑。比方說,有些人失敗一次,就會
覺得自己沒用,以後一定還會再失敗。其實,失敗一次的人比從來沒失敗
或沒做過這件事的人,已經多了一次經驗,失敗的經驗應該使自己變得更
好才對。所以我們才會說「失敗為成功之母」。但是現在的人失敗之後,
反而變得不敢去做,那是因為不能面對現實。

二是過分要求完美的自己。舉個例子:在國外,游泳池裏男女老少都有,
而國內則都是年輕人;因為老年人會覺得自己不好看、不夠美。一個要求
完美的人便已經斷送幸福了,因為「完美」是不可能的。用別人的眼光來
看自己,怎麼能符合每一個人的要求呢?

三是過分貶低自己,總是覺得自己沒有用。當然,過分抬舉自己卻沒有能
力,那是自大;但有能力者不該貶低自己。
美國有一位哲學家說:「傲慢
的人是瞧不起自己的人」,因為他的內心非常空虛,所以才會表裏不一。

四是處處感到愧疚。做錯事應該感到難過、愧疚,卻應該讓愧疚一直困
擾著你;就算錯了也應該面對現實,要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五是過分意識到別人的評價。只在意別人的看法,卻沒有自己的看法,如
此則只能活在別人的眼光中。

活出品味STEP2:建立自尊,肯定自我

了解形成自卑心理的五個原因之後,我們便須放棄自卑,建立自尊。所以
要活出個人品味的第二步,就是要有自尊。必須增進自己的自尊心,成為
一個有尊嚴的人,這是現代人所欠缺的。因為現代生活步調非常快,競爭
十分厲害,自己在某一方面或許比別人強,但是在另一方面可能就不如別
人,一個自卑的人便常想著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那麼,要如何成為一個
有自尊、肯定自己的人呢?我們可以就以下幾點加以討論。

一、放棄否定的自我心象在心理治療中,常提到一個人有對成功的認同
和對失敗的認同,也就是對自己肯定的心象和否定的心象。否定的心態是
我們心中的監獄,把自己關在裏面,就是讓自己沒有自尊。要建立自尊,
便須打破心中的監獄。我們首先要問:我們有沒有扭曲自己?掩飾自己的
能力和優缺點,不敢讓人知道?掩飾自己便是不敢面對自己,如此即是扭
曲自己,永遠不可能有自尊心。

二、把最壞的情形和現在相比。如此一來,你會覺得現在一定比較好。將
現在的生活跟以前的生活比一下,現在可說非常幸福。但是,現代人是有
物質而沒有幸福。

三、掌握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幸福的生活是人生所企盼的,因此要積極
去追求它,不必放棄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

四、生活要有方向。若是生活空虛,哪裏會有自尊?比如說,一個人如果
經常有著工作方向,那生活就不會空虛,人就會有自尊。哈佛大學校長室
放著一個海龜標本,作為惕勵的象徵——因為海龜始終探頭面對前方,一
個人也應該如此地向前看。

五、不要膽怯。很多人以為,遇到問題逃避比較簡單;但心理學告訴我們
,逃避比面對問題更難;因為你始終無法逃出。

六、不要自我譴責。做錯事需要自我檢討,但不必自我譴責。因為自我譴
責只會讓自己的愧疚增加,無濟於事。

七、打破心裏的煎熬。我到丹麥參觀殘障運動會,感想非常深刻。運動員
們與正常人無異,非常堅強,雖然肢體有缺憾,但心理上並沒有殘障。此
外,像陽光基金會中,因灼傷而面目全非的人士,走在路上都會有人看他
,但他知道自己的心理是健康的。反過來說,表面沒有灼傷,但「心理灼
傷」的人很多。還有像黃美蓮小姐,腦性麻痹卻能在美國得到藝術博士;
其他如海倫凱勒、貝多芬等都是殘而不廢的最好見證。他們之所以能有所
成就,是因為他們肯面對現實。肯面對現實,才能建立自尊。

活出品味STEP3:具備堅定的信念

建立自尊之後,要活出個人品味的第三步,便是要「有信念」——即具備
堅定的信念。在美國賓州大學有個實驗:將狗放在籠子裏,然後通電。狗
被電擊時會不停地跳,一次又一次,無法跑出去;最後牠不跳了,因為牠
知道無法出去。面對問題無法克服,就會放棄努力,從而「學得」無力感
。一百五十條狗裏有一百條產生無力感;另外的五十條狗非常努力,不放
棄希望,不斷想逃脫。

第二次實驗是籠子裏有機關,只要狗跑就可以踩到機關,門就會打開。把
那不斷努力的五十條狗放進去,通電,每一條都逃脫了;至於那放棄努力
的一百條狗則完全不跑。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一旦養成無力感的人,就算
面對可以克服的環境,他也不會試著克服。
有些人常會說:「沒有用啦!
」這就是無力感的徵兆。

還有第三道實驗:將門打開後通電,那一百條狗還是不逃跑,拉牠還會抗
拒,拉了數十次才出去。拉出來之後,牠感受到沒被電的舒適感,再放回
籠子通電,牠又開始想逃跑。由此可見,「有力感」仍然可以恢復。由這
第三個實驗可知,一個人即使因為環境或遭遇的關係,學習到無力感,仍
然可以透過再學習而復原,甚至重趨積極。


放棄無力感及合理化的藉口

今天,學到無力感的人相當多,這樣的人怎麼會有自己的品味呢?我們又
為什麼會有消極的念頭呢?比如說,有些人動不動就說自己健康不好,將
自己的不運動合理化;為什麼不能放棄這個念頭?健康的人要感激自己的
健康,有小毛病也要感謝只是小毛病而不是大毛病。

以知識為例,有的人說自己「知識不夠」,知識不夠有什麼關係呢?還是
可以賺錢。有一位成衣業老闆,看到媽媽打小孩,因為小孩把內褲前後穿
反了。老闆便召集員工腦力激盪,將褲子加以改進,變成無前後之分的三
角褲。他就憑著這種新觀念賺了很多錢,這並不是靠知識。所以說,任何
人都可以有創造性思考。

說自己「年紀大」,有時也是一種藉口。年紀大,雖然體力較差,但生活
經驗豐富,這就是所謂的「人才銀行」,是金錢買不到的。因此,說自己
年紀大了,也是一個合理化的藉口。很多人退休以後馬上就垮了,因為他
沒有一個新的角色。我有一次到一個機關對即將退休的人演講,一進去就
感到很沈悶,每個人都顯得無精打采。我告訴他們,退休在整個人生彩虹
中是新的開始,歷盡一生辛勞,現在要享受休閒的時間。

一位朋友家中掛著世界地圖,上面有紅的、黃的玫瑰花;他說,他去過的
地方就插上紅色,今年要去的則是黃色,可分成幾個等級。對他們來說,
家裏的事業已經交給小孩了,夫妻便研究今年要到哪裏去,已作好了十年
計畫,他們就如此生活在希望裏面。所以退休金不要全給了孩子,應該自
己作個安排,到國外也好、國內也好,作有效的退休規畫。因此,不要用
健康、知識、年齡作為合理化的理由,使自己變得消極;這些都是不合理
的,必須放棄才行。放棄學得的無力感及各種合理化的藉口,便是建立堅
定信念的首要工作。

保持積極,不要退縮

其次是要有積極的心態。最近常有催眠秀的表演,關鍵便在於「暗示」。
心理學告訴我們,經由催眠,可將暗示內容成為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心
象治療(  Image   therapy )。以催眠的方式對一個人暗示,除去他的自卑
或暗示他有某種能力,醒來之後仍然維持這種暗示,如此便能改變他的心
象。如果每天告訴自己「我能做……」,放棄「我不能、我不會」的想法
,整個思維真的會因此改變。運動選手便常這樣暗示自己。其實在操場上
真正發揮力量的人不多——因為恐懼,所以要暗示自己消除恐懼、產生信
心,才能發揮力量。所以,臨場經驗就變得很重要。這是積極的自我暗示


最後是要放棄退縮的念頭。退縮往往是因為想得太多,想太多不如起而行
;有必要就講出來,到底自己擔心的是什麼,然後你會發現那不值得擔心
。採取行動之前也不要想太多;有些人優柔寡斷,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最後什麼都不要做。思考是必要的,可是一旦分析好了,就必須馬上執行


因為退縮的人沒有信心,所以聲音會變得很小;因此聲音要稍微放大,但
不是肆無忌憚地大聲喧嘩。感情要適度表露,不能壓抑;想哭就哭、想笑
就笑,把感情適當地表現出來,這在心理健康上是非常重要的。積極的人
講話會看著對方的眼睛;如果你是個退縮的人,就可以練習講話時看著對
方的眼睛。此外,走路也可以稍微快一點,就會比較有精神。試著積極發
表意見,講不好也無所謂,以後就會有勇氣
。在國外時,有一天我在車上
看見一個人,他說:「非常抱歉,借用各位寶貴的時間,讓我在這裏練習
演講。」我以為他是精神病,抬頭一看,原來是「口才訓練班」的學員。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變,只要你勇於嘗試。

活出品味STEP4:要有熱忱

活出個人品味的第四個要素是要「有熱忱」。熱忱非常重要,如果你作一
件事沒有投入,怎麼能夠完成呢?有幾方面供各位參考:首先,成功與失
敗有個分水嶺;那就是你的意念想到「我不能」就會失敗,想到「我能」
就會成功。如果你想的是「我能」,那麼即使失敗也無所謂,只是一次失
敗而已,記取經驗就好;如果你的觀念是「我不能」,只要失敗就等於是
完了。所以要特別注意「意念」,成功與失敗都是意念所決定,如果能有
「我能」的意念,則無論是成功或失敗,都能相當熱衷地投入。成功便像
滾雪球一般,愈滾愈大。

根據某企業雜誌的調查,成功的人所具備的條件包括:一、絕大多數都接
受相當的教育。這不是指文憑而言,而是表示專業知識的重要可以從經
驗中學習或自修
,也可以從學校直接學習。二、從事工作努力堅持,不會
朝三暮四。經常轉業的人不會成功,因為從事一項工作需要相當的投入才
會成功。但不是不能轉業。生涯輔導中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你發現另一份
事業能夠發揮更大的潛能,那就應該轉業。但選擇一份工作之後,你就必
須有耐性地從事這個工作,相當地投入,才能從中得到經驗與好處。三、
有很好的朋友。如果你是孤單而不受歡迎的人,事業很難成功。就像中國
人所說的:「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不要以為在學校成績好,將來
就可以成功。如果人際關係不好,畢業以後就孤孤單單;如果人際關係好
,又擁有專業知識,朋友會互相幫忙,這樣的人較容易成功。所以,成功
的企業家往往有相當好的人際關係。四、勇敢地面對困難而不逃避

以上這些條件告訴我們,事業上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都有其人格特徵及作
事的原則。作同樣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比如說,搬磚的人可以覺
得:「很無聊」,或「挑一天磚就賺兩千塊」;也可以想成「我挑的每一
塊磚,將構成台北市最美麗的建築物,這是多麼大的成就!」同樣地,當
老師也可以有很多想法。所以說,同樣的工作可以有不同的感受;這就是
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從好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工作

總而言之,要成為對人生非常有熱忱的人。若是沒有熱忱,非但不能活出
自己的品味,還會活得不耐煩!母親是「充滿熱忱」的最佳典範;撫育幼
兒是相當繁雜的工作,但母親卻作得非常高興。為什麼?這都是心態的問
題。教育部曾規定:教師必須留校七小時,遭到許多老師抗議。當日、韓
的校長來訪時,他們在一次座談會上,聽到我國老師抱怨須留校七小時的
時候,很疑惑地問:「怎麼只留七小時?」因為,教育是無條件的付出,
不能用時間去計算;當老師需要有使命感,給予學生無限的愛。從事其他
工作也是如此。

一個對工作有熱忱的人,可以歸納為幾點:一、了解工作狀況;二、提昇
自己的熱忱;三、要經常與成功者交往
。若常與失敗者交往,則會陷入總
是唉聲嘆氣的低潮,所以對朋友選擇很重要。四、健康。有健康才有熱忱
可言,必須注意身體的鍛鍊及保養。五、目標要設定得高一點
。太低沒有
價值,太高則高不可及,設定適當的目標才有努力的動力與價值。六、訂
定計畫。有計畫才能逐步達成自己的目標
。有健康、有目標、有計畫,作
事才能事半功倍、獲得成功;有了成功的回饋,熱忱才能夠持續。

活出品味STEP5:要有毅力

第五個活出品味的要點是要「有毅力」。作事不但要有計畫,還必須有連
續性,不半途而廢。我所謂的毅力,便是面對挫折、自我調適的力量
。例
如又聾又盲的海倫凱勒;貝多芬耳聾之後仍沒有放棄作曲;《失樂園》的
作者米爾頓,失明之後仍然保有心靈的敏感,繼續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作品
;還有老羅斯福總統、鄭豐喜等都是殘而不廢的成功例子。毫無疑問地,
毅力是我們獲得成功非常重要的條件。

要培養毅力,就必須克服焦慮、恐懼。並不是說沒有焦慮就是好,人要有
適當的焦慮才會進步。克服緊張、焦慮有很多方法,比如靜坐、打太極拳
、散步、登山都是滿有效的方法。

活出品味STEP6:內外都要有魅力

活出個人品味的最後一點是要「有魅力」。談「個人的品味」不只是注重
外在的魅力,而是表裏都要有魅力。

如何才能有魅力呢?一是要充滿活力。有一位太太被問到:為何每天看起
來都很快樂?她說每天睡前都會禱告:「今天是非常充實的一天!」隔天
清晨起床又禱告:「昨天是美好的一天,今天一定比昨天更好!」用這種
心情看到人都會很高興。把內心的愉快及喜悅表現出來,別人也會受到感
染並且有所回饋。

二是要注意儀表。因為外在的儀表代表個人,同時也是一種禮貌

三是要具備吸引人的人格特質。這些特質包括:尊重別人、瞭解別人的期
待、由衷地感謝、真誠地微笑、寬容、信賴別人、適度的幽默感、對人類
的愛
。我總覺得作為一個人,必須對人類肯定,儘管社會有黑暗面,但是
我們對人類的前途必須存著希望;要有人類愛,如果沒有愛,再怎麼樣都
不可能有品味。

以上所說的幾點:「要愛自己、要有自尊、要有信念、要有熱忱、要有毅
力、要有魅力」
,當一個人能夠作到這些的時候,便會有獨特的人格特質
、看法及行為,而且令人易於親近、和藹可親、親和力強。這樣的人不會
隨波逐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會有自己的看法。我想,每一個人都可以
成為這樣的人,因為上天給我們不同的面孔,表示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品
味。希望在座每個人回到家裏,努力活出自己的品味;這樣你會覺得快樂
,你周圍的人也會感到快樂!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教授)

轉貼自:
http://taipei.tzuchi.org.tw/publish/book/88b2/paper2.htm

2010˙4˙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浪,昨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