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喜歡心理學的,因為我覺得人心很有意思,有時候很盲目、有時候很愚昧、有時候很可笑!明明是一樣的東西,換個方式表達就可以產生不同的結果,讓人不自覺的想到成語朝三暮四故事中的猴子。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書,這本書將人的性格分成14類,從中闡明各類人格的優點、缺點與建議,解釋的文句精闢易懂讓人獲益良多,世界上雖有各種形色的人,但或複選、或極端表現、或圓潤修飾大底仍不脫這14種組合,書的一開始就確切講明了沒有最完美的人格,各類人格都有其優缺點,而且這優缺點往往只有一線之隔,本來的優點一旦表現太過就變成缺點,用歷史人物印證,同樣的性格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即是表現方式的不同。
從某種角度來看,性格也注定了每種人格往後必經的命運。(例如冒險進取型的人,要嘛成功要嘛失敗,標準大起大落的人生)
既然性格對未來這麼重要,而我們又不可能沒有缺點,所以唯一能做的只有『揚長避短』,讓自己在所擅長的領域區塊作最適當的發揮。

我的心得感想:
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做法,做法促進發展。
堅持自己的習慣與態度面對事情,做同樣的事,卻期待著不同的結果,結局就是觀念態度不願改,命運自然不會變。
事情的發生不管是變好或是變壞,若非你的意願,若不是你一開始內心的默許,一切不可能發生。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不滿意現況想要擺脫現在,就得先學會去嘗試改變!
既然過去是不可改變的,既然未來是充滿無限可能的,所謂天有不測風雲,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與其擔心未來的昏暗不明或對未來抱著過大的期望(怕這怕那,一點小事又捕風捉影,拿著自己的猜測當證據試圖說服自己讓自己猜測合理化,最後自己相信自己猜測整天疑神疑鬼;再肯定的期望也可能隨時被一個變化而打亂),不如放下猜測與想像~努力專心的做好現在與自我充實和準備(不足就補足即使覺得自己沒問題了也盡量提昇自我,有問題就設法解決問題),因為當下的每一件事都影響未來(現在不處理好未來還是可能遇到,那麼盡好自己責任完成當下的事情就是對自己未來負責)!

以長程賽跑為例,要抵達目的,那麼時間分配自然以跑步為主休息為輔,同樣的~如果以人生成就為目的,那麼『當下』要做的最重要事情~就得調整心態以知識充實、經歷培養和用心工作為主,休閒為輔,所以工作和充實自我會佔大多數時間與心力,休閒娛樂只要適當即可,人的體力和精神會恢復,休閒的意義是讓身心恢復而提高工作的效益,過久的休閒並不能使自我身心提到更大的極限,只會令人迷失了原有目的而身心慵懶!

除了性格外人際關係也很重要!
同樣的,性格也直接影響了人際關係的組成。
當不喜歡一個人時他的錯誤會被放大,當喜歡一個人時他的優點會被突顯,所以在人不可能沒有缺點的情況下,人際關係的培養才顯的格外重要,不過不能本末倒置的只培養人際關係,要以修正自我缺點為本然後人際關係為輔,否則關係依然是無法持久的,日久見人心後的缺點披露將成為你的敗筆。人際關係的建立,在於"被利用的價值",不一定要有才或有權有勢,即使能傾聽或僅單純的能帶來快樂也是一種價值,有價值就自然會有人主動來找你作朋友,至於人際關係的培養關鍵在"互動"最直接的互動就是說話,所以懂得看場面說話、如何說話很重要,沒有天生會說話的人,勇於表達就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注意正事以外的閒聊,馬上反應顯示專業與內涵!可以更容易使人信服。

不尋常的現象背後定有不尋常的原因,思緒要銳利透徹才能解析複雜的內裡意涵,然而更多的是~世界上很多東西是無法用聽用看或用想就懂得的,往往需要親身經歷過才能了解體會箇中含意!知道是片面的,只能拿來套用,懂得是全方面且深入的了解,可以自由去運用、變化與創造的!如同現在所說,就算你說知道,也恐怕還未能深深體會。


最後分享一下我看書的方式:
看書不急著看完,反覆咀嚼字句更有意味,沒品味書的精髓,只是覺得很有道理又有啥用?

多數人看課外讀物可能只是看過一遍了解大概,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要學習到內涵大概只能靠絕佳的記憶力和更廣泛的閱讀了,如果都沒有那麼就只有等時間將記憶沖淡了,我後來覺得有些東西是值得一再去探究的,有些比較有內容的書不妨當成課本來反覆的讀,理解想像意境、背下優美的詞句甚至是思索有什麼不足然後補充上自己的想法。

我讀課外讀物的方式喜歡拿著一支筆邊讀邊畫重點,然後寫下一些想法在該頁空白處,等到整本讀完後對書的內容已經有了大概雛型,然後我會在一開始目錄的地方寫出各章節的探討重點方便以後查閱,然後再將整本書的重點內容剖析與自己想法結合列出實際的運用方式,最後再將自己所寫的部分看過一遍,如此一來就掌握了整本書的精髓,把書本讀的透徹會比走馬看花的收穫來的多些。

2009‧10‧17 浪,昨飛 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浪,昨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